|
![]() |
世界500强企业一般投放过传统户外,现在,很多企业开始积极拥抱数字户外媒体,包括麦当劳、可口可乐、华纳兄弟、花旗银行、谷歌、微软、苹果等都使用过大型数字户外创意活动来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病毒式传播。事实上,在户外广告投放排名方面,谷歌已从2013年的第88位跃升为2014年的第21位。
广告科技巨头抢占数字户外山头
眼下,户外广告正在吸引广告科技巨头们的注意。苹果在2014年为零售和户外广告行业推出了iBeacons的技术,iBeacons经常会结合数字户外来一起使用,以促成手机用户的互动与购买。
谷歌也从多个方面进入了数字户外市场,他们在今年的数字标牌展上首次展示了数字户外软硬件设备。今年夏天,谷歌的Sidewalk与数字户外运营商Titan户外以及Control集团成立了合资企业,其LynkNYC项目计划将纽约的电话亭升级为免费且带有广告屏幕的WiFi热点。此外,谷歌今年也推出了beacon平台——Eddystone。
作为公司营销计划的一部分,Facebook最近开始为中小型企业免费提供蓝牙Beacon设备,以期在基于移动的本地化广告版图中占据霸主地位。
物联网公司纷纷将数字户外作为他们最好的物联网应用场景之一,以此实现广告信息传播的高度精准与匹配。
户外广告效果测量取得巨大进步
户外正在成为可测量的媒介渠道之一。美国交通监测局(TAB)1933年就开始测量广告牌的受众,TAB户外测量系统最近也有所升级,将数字广告牌和交通媒体都涵盖了进来,现在,TAB正在致力于为整个户外广告行业开发一个全新且优化的测量系统。
TAB通过一个可见度调整指数(VAI)强化了其对户外媒体曝光的测量,借助眼球追踪技术,VAI可以帮助调整TAB的曝光测量,最终只是单单测量那些实际有可能浏览户外广告的受众人群——这和线上和移动广告的测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他国家的户外广告行业协会也在研发类似的测量系统,如澳洲、加拿大、南非、英国的户外协会,以及FEPE国际户外广告联盟等等。
一些公司开发的受众追踪技术,可以检测浏览数字户外显示屏的受众并识别其性别、年龄、种族等信息,而且无需存储任何个人的信息——Quividi就是该领域的杰出代表。
总而言之,在户外测量方面,行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目前,行业的挑战就是广告主需要更多的标准,而不仅仅是千人成本的测量。就像谷歌AdWords或AdSense一样,广告主需要“按点击付费”、“按行动付费”、“按销售付费”等户外测量标准,这样他们才有理由将广告预算更多地转移到户外来。
将户外和手机还有beacon技术结合起来,无疑可以实现以上各样标准的户外广告效果测量。
户外与手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或者说“干扰”模式,就是当人们在欣赏娱乐或者新闻内容的时候,广告突然插播进来,这种广告一般会被受众所拒绝。
而谷歌基于AdWords引进了“拉”的模式,只有当消费者在搜索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点击了广告,广告主才付费,这一模式成就了谷歌媒介老大的地位。
户外不是干扰式的广告,因为人们可以选择不看。然而,研究表明,当户外内容与受众密切相关且设计良好的时候,人们就会留意,而且很多人会通过他们的手机来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在这方面,户外特别是与手机的结合将跟接近于“拉”的模式,这一模式无疑更能被消费者所广泛接受。
移动广告方兴未艾,因为营销人员试图通过手机来触及数以亿计的用户。的确,人们每天在手机上花费很多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想要在手机上看到广告。虽然移动是当下成长最快的媒体,如果是单独使用的话,手机广告将会被消费者无情拒绝。在大多数情况下,移动会打扰用户的生活,仍然代表了传统“推”的广告模式。
当移动和户外结合起来以后,以上情况将会得到显著改变。在最近很多的广告活动当中,户外促使人们使用其手机来搜索更多的信息、获得优惠券、加入比赛或者完成商品的购买等等,这样,我们就看到了“拉”的广告模式,投资回报也会相当的高。
研究表明,消费者有70%的清醒时间是在户外,这就意味着他们接触到户外广告的机会会比以往更高。同时,消费者在户外的时候一般会携带手机,这就使得户外与手机成了今日广告领域的绝佳组合,广告效果由此也可实现实时追踪与测量。
Beacons加速户外与手机的联姻
Beacon技术从推出到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直到最近它才被发现是一座有效促进企业、户外和手机用户之间相互连接的桥梁。Beacons帮助手机用户获得相关的当地信息,包括产品和服务的促销等等。同时,广告主也可以通过该技术来实现更为精准的广告投递。
户外、Beacon和手机的结合可以为客户提供广告活动效果的实时报告,准确记录有关受众互动参与和实际销售的数据。
在零售和相关领域,Beacon设备的数量以近300%的复合年增长率在增加,预计到2018年,美国Beacon设备的数量将达到450万之多(数据来源:Gimbal)。
虽然Beacon的信息提示属于“推”的范畴,但是手机用户可以有选择性地接受或拒绝,这就将这些信息转变成了“拉”的互动模式。